企业安全用电管理内容
发布时间:2016-12-21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维修工
企业安全用电管理内容
当人体触及带电体承受过高电压而导致死亡或局部受伤的现象称为触电。触电伤害程度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而使内部器官受到损害,这是最危险的触电事故。当电流通过人体时,轻者使人体肌肉痉挛,产生麻电感觉,重者会造成呼吸困难,心脏麻痹,甚至导致死亡。电伤是由于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及在电流作用下使熔化或蒸发的金属微粒等侵入人体皮肤,使皮肤局部发红、起泡、烧焦或组织破坏,严重时也可危及人命。
当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与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并非恒定值,当人体皮肤干燥、洁净且无损伤时,电阻可达40~100k千欧,;如果皮肤潮湿,如出汗时、受到损伤或者沾有导电粉尘,人体电阻会迅速下降到l千欧左右,甚至更低些。在同一电压下,流过人体的电流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皮肤状态。
通常,流过人体的电流达ImA时,人已能察觉,但只要不超过lOmA,人尚能自主,若电流达到20mA,人就难以摆脱。一旦电流大到50mA及以上时,则会发生肌肉收缩、脉搏和呼吸中枢神经失调乃至心室纤维性颤动等现象,严重威胁人的生命。但是,人触电时的危害程度不完全取决于电流值,还与流经人体的途径、作用时间、电源频率以及人的健康状况有关。当电流系从人的一手到另一手或由手至脚时,触电电流会流过心脏,情况最为严重。反之,若电流系自一脚到另一脚或自同一手(或脚)的一指(趾)到另一指(趾),一般无致命危险。从电源频率来看,以50~60Hz为最严重,低于或高于此频率,伤害程度将轻一些。
由于绝大多数触电伤亡事故为心室纤维性颤动所致,而这种颤动的发生又与流经心脏的包流值有关,目前国内外大都是从防止心脏发生上述颤动出发而规定一个安全电流范围,再等虑安全电流作用时间,取两者之积为衡量安全与否的尺度。即人体触电伤害程度主要取决 F流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电击时间长短等因素。
因此,将人体触电后最大的摆脱电流,称为安全电流。我国规定安全电流为30 mA/s,即触电时间在Is内,通过人体的最大允许电流勾30 mA。人体触电时,如果接触电压在36V以下,通过人体的电流就不致超过30 mA,故安全电压通常规定为36 V,但在潮湿地面和能导电的厂房,安全电压则规定为24V或2V。
触电事故总是突然发生的,触电者一般不会立即死亡,往往是“假死”,现场人员应该竖机立断,迅速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立即运用正确的救护方法加以抢救。
人体触电主要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1)单相触电单相触电是指人在地面或其他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三相电源戋中的任意一根裸露导线,电流从带电导线经过人体流人大地而造成的触电。
单相触电又可分为中性点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两种情况。在中性点接地的低压动力和照明线路中,这时,人体所触及的电压是相电压220 V。电流经相线、人本、大地和中性点接地装置而形成通路,触电的后果往往很严重。
当站立在地面的人手触及某相裸露导线时,由于旧线与大地间存在电容,所以有对地电容电流从另外两相流人大地,并全部经人体流入到人手触及的相线。一般说来,导线越长,对地的电容电流越大,其危险性越大。人离接地体愈远,跨步电压愈小,与接地体的距离超过20m时,跨步电压接近于零。
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或线路的一相断线落地时,电流就会从落地点(或绝缘损坏处)流入地中。离落地点越远,电位越低。导线断线接地后,如果接地装置布置不合理,接地设备发生碰壳时会造成电位分布不均匀而形成一个电位分布区域。在此区域内,人体与带电设备外壳相接触时,便会发生接触电压触电。接触电压等于相电压减去人体站立地面点的电压。人体站立离接地点越近,接触电匮越小,反之就越大。当站立点距离接地点20m以外时,地面电压趋近于零,接触电压为最大,约为电气设备的对地电压。
如果有人走近导线落地点附近,由于人的两脚间电位不同,则在两脚间出现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叫作跨步电压。离电流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大;离电流入地点越远,跨步电压越小;一般在离导线落地点20m以外的地方,地面的电位近似等于零。
当发现跨步电压威胁时,应赶快把双脚并在一起,或赶快用一条腿离开危险区,否则,因触电时间长,也会导致触电伤亡。导线接地后,不但会产生跨步电压触电;还会产生接触电压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