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械常见振动故障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9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俏电工
旋转机械常见振动故障分析
1、滚动轴承振动故障分析
滚动轴承的磨损失效。磨损是滚动轴承最常见的一种失效形式。在滚动轴承运转中,滚动体和套圈之间均存在滑动,这些滑动会引起零件接触面的磨损。
尤其在轴承中侵入金属粉末、氧化物以及其他硬质颗粒时,则形成严重的磨料磨损,使之更为加剧。另外,由于振动和磨料的共向作用,对于处在非旋转状态的滚动轴承,会在套圈上形成与钢球节距相同的凹坑,即为摩擦腐蚀现象。
如果轴承与座孔或轴颈配合太松,在运行中引起的相对运动,又会造成轴承座孔或轴径的磨损。当磨损量较大时,轴承便产生游隙噪声,振动增大。
滚动轴承的疲劳失效。在滚动轴承中,滚动体或套圈滚动表面由于接触载荷的反复作用,表层因反复的弹性变形而致冷作硬化,下层的材料应力与表层出现断层状分布,导致从表面下形成细小裂纹,随着以后的持续负荷运转,裂纹逐步发展到表面,致使材料表面的裂纹相互贯通,直至金属表层产生片状或点坑状剥落。轴承的这种失效形式称为疲劳失效。
随着滚动轴承的继续运转,损坏逐步增大。因为脱落的碎片被滚压在其余部分滚道上,并给那里造成局部超载荷而进一步使滚道损坏。轴承运转时,一旦发生疲劳剥落,其振动和噪声将急剧恶化。
滚动轴承的腐蚀失效。轴承零件表面的腐蚀分三种类型。化学腐蚀,当水、酸等进入轴承或者使用含酸的润滑剂,都会产生这种腐蚀。电腐蚀,由于轴承表面间有较大电流通过使表面产生点蚀。微振腐蚀,为轴承套圈在机座座孔中或轴颈上的微小相对运动所至。
结果使套圈表面产生红色( Fe203)或黑色的锈斑。轴承的腐蚀斑则是以后损坏的起点。
滚动轴承的胶合失效。滑动接触的两个表面,当一个表面上的金属粘附到另一个表面上的现象称为胶合。对于滚动轴承,当滚动体在保持架内被卡住或者润滑不足、速度过高造成摩擦热过大,使保持架的材料粘附到滚子上而形成胶合。其胶合状为螺旋形污斑状。还有的是由于安装的初间隙过小,热膨胀引起滚动体与内外圈挤压,致使在轴承的滚道中产生胶合和剥落。
2、齿轮振动故障分析
据统计,在齿轮箱的各类零件中,齿轮本身产生的故障比例最大,占60%,其余零件的故障率为:轴承占19%,轴占10%,箱体占7%,坚固件占3%,油封占1%。
引起故障原因中,属于维护、操作不当又占最大比重。齿轮的故障,主要与齿轮的热处理质量及运行时的润滑条件有关,也可能与设计不当、制造误差、装配不良等有关。
根据齿轮损伤的形貌和损伤过程或机理,故障的形式通常分为齿的断裂、齿面疲劳(点蚀、剥落、龟裂)、齿面磨损、齿面划痕等四类。根据国外抽样统计的结果,齿轮的各种损伤发生的概率分别为:齿的断裂41%,齿面疲劳31%,齿面磨损10%,齿面划痕10%,其它故障(如塑性变形、化学腐蚀、异物嵌入等)8%。齿的断裂:齿的断裂分疲劳断裂和过负荷断裂;齿面疲劳:齿面疲劳主要包括齿面点蚀与剥落。
由于点蚀面积的增长率与负荷的循环次数有关,可定期检测齿面点蚀的面积率,预测需要维修的时间。随着点蚀面积的增加,齿面必然成为剥离状态,因此,定期检查润滑汕中混杂的剥离片,也可预测齿轮需要维修的时间。
3、新理论与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模糊故障诊断方法
复杂系统的故障表现出精确性和模糊性的复杂特征。经典的精确推理模型对于诊断模糊故障存在一定局限性。法本文提出模糊产生式规则网模型,研究模糊故障诊断方。
该模型采用产生式规则描述故障的因果关系,以网络作为系统复杂关联关系的推理框架,应用模糊集合论技。技术处理故障的模糊性问题。当规则或事件的信度退化时,该模型表现为精确故障推理模式,可以对精确故障进行诊断;当信度为区间时,又表现为模糊网络,可以对模糊故障进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模糊产生式规则网模型可以有效地对复杂特征故障进行推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