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诊断技术应用是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重点

发布时间:2017-08-17来源:装备保障管理网 编辑:旭光

设备人互联网商学院,精益导航  

设备诊断技术应用是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重点
 

    设备诊断技术应用是设备管理维修工作的重点

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设备的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几大部分,这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侧重点。管理是设备的总体工作,即从设备的研制或购置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设备研彻出或购置安装投人使用后,正确地使用、保养固然重要,实质上设备维修则应成为工作的重点。也就是说,通过加强设备的维修工作,消除设备的各种故障隐患,保证设备的技术状态良好,适应均衡生产的需要成为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
    
设备维修工作多年来在计划预修制的指导下实施对设备的检修,为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的角度来看,则造成过修或失修的现象就比较突出了。

确实,设备的客观运行由人为制定的检修周期来决定,这的确是有主客观不一致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当我们对设备状态不清楚又担心在生产关键时候由于产生故障而造成影响生产正常进行的现象发生;

为此,就制订出预修计划,不论设备状态如何,都按计划分解检查,在此检修计划实施期间,调整生产任务计划,待设备检修完再加快生产,把由于设备维修时未完成的生产任务补回来,这样看,似乎是计划性很强,对生产的进行和对设备的维修养护都有好处,两者都能兼顾。

当企业由单纯的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后,我们再来分析,就会看到原来这种维修方式的合理中的不合理性了。
    
由于人们担心因为设备故障的原因造成生产的中断,因此就建立起设备定期检修的制度。但如果说,设备安装以后能确保无故障运行,我们又何必去分解检查,做这些无用工作呢?

又如,设备的技术状况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发生故障的概率有多大,在什么时间、什么阶段可能会发生?在没有先进手段的状况下,则必然提前预防(尤其是在生产线上),对设备了解检查,看个究竟。

大量事实证明,这样的维修方式在经济方面造成了人、财、物的浪费,在技术方面由于设备配件精度问题,以及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等原因,造成设备精度等级下降,设备寿命周期“浴盆曲线”实际上成为波浪曲线,效果远远背离了良好的愿望。所以,要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其核心的问题是设备诊断检测的手段与水平问题。

当然,在传统体制下,广大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也在设备维修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简易检测诊断经验,创造出许多丰富的检测维修技巧,这些都是很宝贵的。

但是,当今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机电一体化成为设备发展的大趋势,生产产品的节奏越来越快,这就使得传统简易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胜任现代技术装备对设备维修提出的要求。

近二十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设备诊断技术和维修技术上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计算机和传感器等高科技技术的带动及推动下,各类先进适用的设备诊断仪器以及专家诊断系统等设备诊断技术方面的软硬件不断产生出来,这就为设备的状态监测、设备故障诊断以及维修技术的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运用设备诊断技术和智能化维修技术,在设备维修体制上就可以实施与现代企业制度同步的管理办法了。现在较为普遍的就是对设备用ABC分类法进行等级划分,分别采用预防计划修和事后维修,根据技术状态着重实施针对性修理,并且把设备的维修与技术改造有机结合起来,根治设备的常发故障及其薄弱点,最大限度地、经济地提高设备技术性能。

这种维修方式必须把设备诊断技术的广泛推广、正确地应用、制度的规范做为前提,否则,设备技术状况就会由于维修方式的改变而走向了反面。所以,设备诊断技术在当前条件下应作为设备工作的重中之重。

华企工业智库官方微信  

企业培训@左明军13808969873

设备人互联网商学院,精益导航